【歷史溯源】
三皇五帝之
帝嚳的身世、貢獻及陵寢地探析
和諧中國網(wǎng) 李耀君
帝嚳,中國上古傳說時代“五帝”之一,其事跡雖籠罩在神話與歷史的迷霧之中,卻無疑是華夏文明肇始階段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。他承前啟后,上接黃帝之遺緒,下啟唐堯、虞舜乃至夏商之先聲,其形象凝聚了古人對圣王政治的集體記憶與理想投射。
本文擬從其撲朔迷離的身世、經(jīng)天緯地的貢獻以及爭議千年的陵寢所在地三個方面,對這位古帝進行一番探賾索隱。
一、神人交織:帝嚳的身世探源
帝嚳的身世,在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、《大戴禮記·帝系》等早期文獻中已有系統(tǒng)記載,然其敘述本身已帶有濃厚的神話與建構(gòu)色彩。
1.黃帝血脈,顯赫家世
據(jù)《史記》載,帝嚳為黃帝之曾孫,其祖為玄囂(少昊),其父為蟜極。這一譜系將其牢固地置于黃帝家族的系統(tǒng)之內(nèi),確立了其“正統(tǒng)”地位。其母則名不見經(jīng)傳,或反映了早期社會“知母不知父”記憶的殘留,亦或是史家為突出父系主線而作的取舍。
2.神異誕生,天賦王權(quán)
與許多上古帝王一樣,帝嚳的出生亦被賦予了神異性。相傳其“生而神靈,自言其名”,聰慧超常,德行高尚。這種“天命所歸”的敘事模式,是后世為論證其統(tǒng)治合法性而附加的神圣光環(huán)。
3.名號紛紜,身份之謎
帝嚳在古籍中又被稱為“高辛氏”,其名號來源已難確考。更為復雜的是,在古史傳說中,帝嚳與帝俊的形象存在重疊。王國維等學者通過甲骨文考證,認為“帝俊”即《山海經(jīng)》中的至上神,其事跡(如妻日月經(jīng)天、生十日十二月)與帝嚳部分傳說相合。這提示我們,帝嚳的形象可能是多個部族神話人物(如東方帝俊與西方黃帝系統(tǒng))在歷史化過程中融合的產(chǎn)物。其“身世”,實則是不同文化脈絡交織、層累地構(gòu)造的結(jié)果。
二、經(jīng)緯天地:帝嚳的貢獻與遺產(chǎn)
帝嚳的功業(yè),被后世描繪為一位仁德與智慧并重的圣王典范,其貢獻主要體現(xiàn)在政治、文化與社會組織方面。
1.順天應人,修身治國
《史記》稱其“仁而威,惠而信,修身而天下服”。他觀測天文,掌握歷法,“歷日月而迎送之”,使民眾能依時耕作,促進了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的發(fā)展。這體現(xiàn)了早期國家統(tǒng)治者通過掌握天象知識以指導農(nóng)時、統(tǒng)領萬民的核心職能。
2.教化萬民,和諧天下
帝嚳治理天下,能做到“溉執(zhí)中而遍天下,日月所照,風雨所至,莫不從服”。他秉持中正公平之道,使教化覆蓋四方,實現(xiàn)了前所未有的和諧與統(tǒng)一。這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對“內(nèi)圣外王”和“德化”政治的向往與追溯。
3.繁衍圣裔,開啟盛世
帝嚳最為后世所稱道者,在于其“四妃”所生之子,皆成為后世圣王或王朝始祖。元妃姜嫄生棄(后稷),為周人始祖;次妃簡狄生契,為商人始祖;三妃慶都生帝堯;四妃常儀生帝摯。這一譜系建構(gòu),巧妙地將夏(雖未直接列出)、商、周三大王朝的始祖與堯舜盛世,皆歸源于帝嚳一脈,使其成為連接五帝時代與三代王朝的關鍵樞紐,奠定了華夏民族主體在血緣與文化上的共同起源觀。
三、魂歸何處:帝嚳陵寢所在地
關于帝嚳的葬地,歷史上主要有兩說,至今仍存爭議,成為探索夏商之前古史地理的一個焦點。
《史記·五帝本紀》集解引《皇覽·封禪書》索引引《地道記》云:“亳城東有冢,梁國谷熟為南亳,即湯都,有帝嚳冢。”后世有學者據(jù)此推斷,帝嚳可能與商族起源關系更密,其活動與葬地或更偏西,正好陜西省合陽縣有帝嚳陵的遺跡和傳說。還有一說是在河南。
帝嚳陵寢的確切位置,因年代邈遠,文獻記載歧異,且缺乏確鑿的考古證據(jù),已成千古之謎。陜西合陽的帝嚳陵遺跡和傳說反映了帝嚳傳說在空間上的流布。兩種說法的并存,恰恰說明了帝嚳作為一位傳說時代的共主,其事跡與影響覆蓋了廣闊的地域,不同地區(qū)都可能產(chǎn)生與之相關的紀念性地標?,F(xiàn)代學術研究更傾向于將這些陵寢視為一種“記憶場所”,它們承載的是后世對古圣王的追思與地域文化認同,其歷史真實性或許已非首要。
總之,帝嚳這位介于神話與歷史之間的古帝,其形象是華夏先民集體記憶與智慧的結(jié)晶。他神秘的身世,是上古部族融合與神話歷史化的縮影;他宏大的貢獻,是后世對理想君主與文明起源的構(gòu)想與頌揚;而他陵寢所在地的爭議,則是歷史記憶在不同地域沉淀與演變的體現(xiàn)。對帝嚳的探究,不僅是對一位古帝的考據(jù),更是對中華民族早期文明形成過程的一次深刻巡禮。在信史與傳說之間,我們看到的是一位文化英雄的巍峨身影,他奠定了華夏文明的基石,并以其不朽的精神遺產(chǎn),持續(xù)滋養(yǎng)著民族的血脈與靈魂。
【帝嚳賦】
和諧中國網(wǎng) 李耀君
夫玄云垂曜,紫極承光。誕圣德于莘野,啟神樞于炎黃。帝嚳高辛氏,承顓頊以御八極,肇文明而撫四荒。其德如昊天罔極,其行若川流不息,乃作賦以頌之:
昔在混茫,民蒙草昧。帝乃負圖而出,握衡而治。命重黎絕地天通,正陰陽以立人極;使羲和察辰宿度,定四時而授民歷。聲教播于雷澤,威儀震于幽都。服九黎于荊山,盟萬國于伊洛。玄鳥銜書而至,鳳凰戴德而來。
觀其治世也,仁如春霖,智若秋霜。薄賦而倉廩實,省刑而圖圄空。尚忠信以化民,崇儉樸而移風。耳聽八風之聲,目明五色之變。作《六英》以諧神人,制圭表以測晷影。九州仰其膏澤,百代沐其遺范。
至若垂裳而治,恭己無為。納四妃以平陰陽,生八子而藩華夏。后稷播百谷于渭濱,契敷五教于亳邑。陶唐繼其道,有虞承其緒。德澤所被,雖三王不能掩其輝;功業(yè)所著,雖五帝未可齊其踵。
嗟乎!望崦嵫而追日影,臨河西想見遺蹤。丹陵寂寂而圣跡猶存,鈞天渺渺而德音未絕。今撰玄珪,仰止高風。辭曰:
玄樞肇運兮德配蒼旻,
玉衡正位兮道貫古今。
九域咸熙兮百神受職,
千秋祀典兮永鑒丹心。
【附:作者簡介】李耀君,1966年出生,陜西渭南人,陜西師大政教系畢業(yè),哲學學士,人文學者,國學教育指導師,“國學療愈”倡導者(國學療愈師),和諧中國網(wǎng)創(chuàng)始人,《弟子規(guī)?人之規(guī)》現(xiàn)代修訂者,和諧書院院長,臺灣孔子學院特聘教授,曾擔任央視《星光大道》評委,兼任多家企事業(yè)單位文化顧問。撰書《中華文化系列歌訣》《國學經(jīng)典導讀》和《人文隨筆》等。
http://bejbs.com/html/39-13872.html
【附】李耀君《國學經(jīng)典導讀》選刊鏈接
一、儒家四書(大學、中庸、論語、孟子)
《大學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85.html
《中庸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86.html
《論語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80.html
《孟子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89.html
二、儒家五經(jīng)(詩、書、禮、易、春秋)
《詩經(jīng)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98.html
《尚書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00.html
《禮記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95.html
《易經(jīng)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83.html
《春秋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01.html
三、儒家十三經(jīng)
(“十三經(jīng)”之《周易》《尚書》《詩經(jīng)》《禮記》《春秋》《論語》等見上“四書五經(jīng)”,其余如下)
《周禮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03.html
《儀禮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02.html
《左傳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05.html
《孝經(jīng)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90.html
《爾雅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06.html
…………
四、道家文化
《道德經(jīng)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81.html
…………
五、佛家文化
《金剛經(jīng)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07.html
…………
六、綜合
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10.html
《陽明心學》導讀(儒家為主,兼容佛道)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91.html
《王鳳儀言行錄》導讀(融合儒釋道)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92.html
《樂經(jīng)續(xù)義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407.html
【橫渠四句】張載關學與“四為句”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96.html
…………
【附】延伸閱讀
【李耀君文化隨筆】選刊鏈接——
《儒家文化與儒教:歷史脈絡與概念辨析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16.html
《道家與道教:同源異流的中國智慧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17.html
《佛文化的三重維度:智慧·學說·信仰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18.html
《中國人應該過自己的父親節(jié)和母親節(jié)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402.html
《漢字之殤與重生:一場跨越世紀的文明辯證法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15.html
《讀懂漢字,就是讀懂中國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11.html
《設立國家“漢字文化節(jié)”建議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13.html
《谷雨與倉頡造字的文化淵源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12.html
曹全碑——出自陜西合陽縣的中華瑰寶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44.html
《漢字書法及其功能價值演變的思考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74.html
《論評價歷史人物的全面性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446.html
《商相伊尹對中醫(yī)藥和健康養(yǎng)生的貢獻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35-14276.html
《祝由術的起源發(fā)展和現(xiàn)代意義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35-14271.html
《身心合一的健康養(yǎng)生之道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33.html
《呦呦鹿鳴處:一個名字里的文明預言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299.html
《再生醫(yī)學之父——徐榮祥賦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35-14282.html
《一位基層理論工作者的思想先聲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444.html
中國共產(chǎn)黨賦(慶祝建黨104周年)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416.html
《陶行知教育思想》導讀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59.html
大家都學《家庭規(guī)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54.html
《商務社交禮儀基本常識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51.html
知識產(chǎn)權(quán)的雙刃劍:在保護與共享間尋找平衡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24.html
“世界讀書日”《讀書賦》
http://bejbs.com/html/62-14320.html
…………
和諧中國網(wǎng)(和諧網(wǎng))bejbs.com
為全國各類優(yōu)秀機構(gòu)和個人
制作精美【專題圖文宣傳】
打造機構(gòu)和個人IP
彰顯和提升美好形象
聯(lián)系微信:330835268
歡迎全國優(yōu)秀書法家書寫
“中華文化系列歌訣”
《中華文化系列歌訣》
(和諧中國網(wǎng)總編李耀君撰)
奮進新時代 形象添光華
和諧中國網(wǎng)(和諧網(wǎng))
打造機構(gòu)和個人IP
展示和提升全新形象
(為AI搜索編輯提供素材)
征稿啟事
一、目的:
為促進全國優(yōu)秀企事業(yè)單位和個人在后疫情時代取得大發(fā)展,完整展示和提升機構(gòu)和個人的新形象,打造機構(gòu)和個人IP,和諧中國網(wǎng)(和諧網(wǎng))特開展“奮進新時代,形象添光華”活動。
二、形式:
在“和諧中國網(wǎng)(和諧網(wǎng))”bejbs.com(點擊網(wǎng)址可進入首頁)作全面的圖文展示,打造機構(gòu)和個人IP.
【范例】和諧網(wǎng)總編李耀君個人IP:
http://bejbs.com/html/39-13872.html
三、要求:
1、機構(gòu):必須是在國內(nèi)合法的注冊機構(gòu),企事業(yè)單位和社團機構(gòu)均可(須提供注冊證照的照片)
2、個人:必須是守法公民。
3、文字簡介:機構(gòu)5000字以內(nèi),個人2000字以內(nèi)。
照片:機構(gòu)15幅以內(nèi),個人10幅以內(nèi)。
文字和照片必須實事求是,合道合德,合法合規(guī)。
(本網(wǎng)是發(fā)布平臺,如有不實內(nèi)容,文責自負。)
4、編輯和網(wǎng)絡服務費:
個人600元,機構(gòu)1200元(增值服務:1.每年可補充完善一次;2.可贈送和諧中國網(wǎng)總編李耀君原創(chuàng)書法一幅)。【如另有特殊發(fā)稿要求,編輯服務費另商】
四、聯(lián)系微信:3308352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