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二_国产成 人亚洲91_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_亚洲欧美在线黑人

    <dfn id="bllhf"></dfn>
    <menu id="bllhf"><button id="bllhf"></button></menu><dfn id="bllhf"></dfn>
      1. <pre id="bllhf"></pre>
        網(wǎng)聊熱見面冷 84.6%受訪者覺當下青年缺真實溝通
        發(fā)表時間: 2012-03-08來源:

         

            “世界上最遠的距離,不是生與死的距離。而是我在你身邊,你卻在玩手機。”——最近,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認識到真實溝通的必要性,還創(chuàng)造出一系列對抗“手機依賴癥”的辦法。比如,有一種叫做“手機疊疊樂”的聚會游戲,規(guī)則是,聚會吃飯前所有人交出手機,疊在一起,誰先受不了去碰手機,誰就要埋單。

            如今,許多年輕人熱衷通過微博、微信等網(wǎng)絡方式與人交流,缺乏面對面真實溝通。甚至不少人反映,原本在線上溝通順暢的倆人,面對面溝通時卻遭遇交流障礙,成了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。

            上周,中國青年報社會調(diào)查中心通過北京益派市場咨詢公司和民意中國網(wǎng),對1721人進行的在線調(diào)查顯示,84.6%的受訪者感覺當下青年缺乏真實溝通。其中,27.8%的人認為“非常缺乏”。受訪者中,70后占26.8%,80后占40.3%,90后占20.9%。

            53.5%的人坦言與人線下見面溝通會尷尬

            江西南昌“90后”學生王立,曾與一名同樣愛好音樂的朋友在QQ上聊得十分愉快。“但后來見面,立刻感覺很不習慣,不知道說什么。”憋了幾秒鐘,王立終于開口說話:“哦,你是……”對方回答:“是,你好。”接著,兩人陷入尷尬,匆匆結(jié)束了見面。之后,他們在網(wǎng)上的對話越來越少,變回了陌生人。

            網(wǎng)聊熱,見面冷——王立的經(jīng)歷成為青年缺乏真實溝通的主要表現(xiàn)之一。調(diào)查中,53.5%的受訪者選擇此項。

            北京某銀行職員劉飛告訴記者,不久前,一個網(wǎng)友約他見面談如何才能進入銀行工作。見面后,對方簡單咨詢了幾個問題,就開始掏出手機,拍餐桌上的菜,傳微博,然后評論、回復……忙得不亦樂乎,把劉飛晾在一邊。百無聊賴下,劉飛干脆也掏出手機發(fā)短信。

            那頓飯40分鐘就結(jié)束了,兩人對話不超過5分鐘。劉飛抱怨:“這根本就不叫溝通!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。就算不知道聊什么,也不能把我撂一邊吧?太沒有禮貌了!”

            劉飛的遭遇并非個案。如今,網(wǎng)上流行這樣一句話:“世界上最遠的距離,不是生與死的距離。而是我在你身邊,你卻在玩手機。”

            青年缺乏真實溝通還有哪些表現(xiàn)?調(diào)查中,48.6%的人認為表現(xiàn)是“線上溝通順暢,線下真實溝通次數(shù)匱乏”,41.8%的人選擇“與人溝通時,常常拿出手機,發(fā)短信,刷微博等”,35.7%的人認為還有“與人溝通時,害怕眼神交流”,還有32.2%的人認為是“與人溝通時,常常冷場”。

         專家:一味依賴網(wǎng)絡溝通容易導致個體孤獨感

            為何不少年輕人缺乏真實溝通?調(diào)查中,78.9%的人認為是“過分依賴虛擬交友方式,不愿真實溝通”,65.6%的人提出是“缺乏真實溝通技巧”,51.5%的人指出是因為“閱歷不夠,缺乏溝通話題”,49.1%的人表示是“虛擬交友方式更時尚,更吸引人”。

            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管健認為,很多80后、90后青年容易過分關注自我,走入社會后,面對真實溝通情境常常碰壁,造成主觀上對現(xiàn)實溝通的不適應。

            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(fā)展學院社會工作系教授程勝利表示,由傳統(tǒng)社會向現(xiàn)代社會的變遷過程中,人們的居住方式、生活方式、家庭結(jié)構(gòu)和人際交往模式都發(fā)生變化。人與人之間親密交往的機會減少,交往經(jīng)常變成一種例行公事,關系變得冷淡與疏遠。但這種趨勢并不是中國獨有。

            管健提醒,網(wǎng)絡溝通雖然也可以與他人互動,但人們?nèi)匀恍枰F(xiàn)實的溝通來傳遞感情、交流思想、表達情意、避免焦慮感。一味依賴網(wǎng)絡溝通,容易導致個體內(nèi)心產(chǎn)生孤獨感,現(xiàn)實交流時反而出現(xiàn)困難。更有甚者,會因?qū)W(wǎng)絡過分依戀引發(fā)心理疾病。

            青年缺乏真實溝通會導致哪些問題?56.7%的受訪者覺得會導致“現(xiàn)實中待人接物能力較差”,50.3%的人認為會導致“真實溝通中不知所措或漠不關心”,47.8%的人選擇“存在交流障礙,無法全面表達觀點”,44.7%的人認為是“內(nèi)心更為封閉,無法融入社會”,還有36.6%的人覺得“淺層溝通使人們無法真正相互理解”。

            研究顯示,面對面真實溝通比網(wǎng)絡文字溝通更容易說服對方

            中國政法大學大四學生方成,最近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實習。他發(fā)現(xiàn),那里的同事之間幾乎從不說話,只通過MSN等聊天工具進行交流。公司雖然每年讓員工參加拓展訓練培養(yǎng)感情,但方成覺得,與其花錢做拓展,不如鼓勵員工在工作生活中加強交流。

            如今,越來越多的青年開始認識到真實溝通的必要性,還創(chuàng)造出一系列對抗“手機依賴癥”的辦法。比如,有一種叫做“手機疊疊樂”的聚會游戲,規(guī)則是,聚會吃飯前所有人交出手機,疊在一起,誰先受不了去碰手機,誰就要埋單。

            調(diào)查中,74.8%的受訪者認為只有通過真實溝通,才能真正理解他人并認識自我。

            “生活中,面對面真實溝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”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副主任胡平認為,比起網(wǎng)絡溝通,現(xiàn)實溝通的信息更充分和生動。雙方的情緒、情感以及一些非語言性信息也會更豐富,對話雙方更容易達成理解。盡管這些平臺上有一些面部表情符號,幫助人們理解情緒,但這些符號不足以替代真實情感。過分依賴甚至被網(wǎng)絡聊天工具綁架,會使很多真實、豐富的情緒信息被過濾掉,導致人們無法在現(xiàn)實中相互溝通,這對個人成長發(fā)展很不利。

            “一份研究報告顯示,面對面真實溝通比手機短信或網(wǎng)絡文字溝通更容易說服對方,達成協(xié)議。”胡平說,這在心理學中叫做“共情”,即溝通雙方在情緒上相互感染和呼應,這是相互理解中較為重要的部分。“共情能力”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部分。

            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讀商科的大三學生黃立凡認為,跟不熟悉的人溝通交流是社會人應該掌握的社交技巧,也是一門藝術。溝通中應主動熱情一些,遇到尷尬不要過于計較、馬上氣餒,有時要學會“厚臉皮”。一回生二回熟,之后的溝通也就能慢慢順暢起來。

            “在美國,外國人總會主動和人打招呼,說‘hello’(你好),是因為先說,意味著有主動性,意味著你是一個有能量的人。所以當我遭遇溝通障礙時,會下意識地提醒自己:主動的人才是自信的人,主動意味著有力,意味著機會。”黃立凡說。

            如何加強青年的真實溝通?調(diào)查中,64.4%的人建議創(chuàng)造更多真實溝通機會,59.5%的人希望讓青年認識到真實溝通的必要性,另有50.4%的人建議年輕人加強學習真實溝通技巧。(實習生 洪欣宜 記者 黃沖 漫畫:龔滔)

        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(wǎ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