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二_国产成 人亚洲91_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_亚洲欧美在线黑人

    <dfn id="bllhf"></dfn>
    <menu id="bllhf"><button id="bllhf"></button></menu><dfn id="bllhf"></dfn>
      1. <pre id="bllhf"></pre>
        戴五愛:翰墨繪神韻 心系山水情
        發(fā)表時間: 2012-02-02來源:
         
        201202011634047968.jpg

        著名國畫家戴五愛
              中國企業(yè)報--中國企業(yè)新聞網每日經濟(記者:許順喜)報道:戴五愛,1957年出生,河南安陽人,自幼酷愛丹青,尤擅國畫山水。河南師大美術系畢業(yè);曾任安陽縣文聯(lián)副主席,現(xiàn)任安陽縣政協(xié)常委,安陽優(yōu)秀專家;系中國書畫家協(xié)會會員、中國政協(xié)書畫院特聘畫家、河南省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、河南省山水畫研究會理事、安陽市美術家協(xié)會常務理事、殷墟博物苑藝術顧問、安陽縣美術家協(xié)會主席。
        畫畫是一種娛樂,父親是我童年的偶像
        說起戴五愛這個名子,還有點時代意義:1957年毛主席提出“國民公德‘五愛’教育”,就在這年,他出生在一個教育世家、父母都是教師給他取名叫五愛,他是位畫家、也是一位有名攝影家。
         
        1957年,五愛出生在豫北平原一個農家,家境貧困,姊妹們多,整日為生計奔忙的父母無暇細心看顧一個排行老五的孩子。困境中的小五愛從小就喜歡上了畫畫并學會了自娛自樂,當美術老師的父親成了他童年的偶像。小學6年,除了學習文化課,他臨摹畫冊,學習人物造型、線條,畫畫成了他每天的日課、童年的事業(yè)。但直到上了初中,才有了美術課,老師看了他的畫大加贊賞,說他有天賦,鼓勵他在這條路上努力。
         
        高中時期,戴先生每天從家到瓦店高中要步行往返12里,于是5點鐘就起了床,先去摟一簍子樹葉,或積一筐子肥,然后再自己熬點兒飯,帶兩個紅薯渣餅子或高粱面餅子去學校上學,中午讓學校食堂的師傅給蒸蒸那些干糧,從食堂打點兒稀飯,就這樣一天就簡單解決了。那個時代正趕上“讀書無用論”,上課就學四本書。當時他任班里學習班長,功課比較好,有的同學沒事兒時上街玩,而他卻把所有課余時間都用在了繪畫上。恰好,戴先生的父親后來調到這所高中,于是課余時他就去父親的辦公室里練畫,屋子里貼滿了得意之作。
         
        戴先生善于把學到的繪畫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,每次他責編的校報、墻報、黑板,那些版式設計、插圖、美術字,都能吸引大批讀者;特別是他畫的周恩來標準像,形象逼真,栩栩如生,被做為當時全校師生悼念周恩來總理逝世大會上的遺像懸掛,引起師生很大的反響。從生活中感受到繪畫所具有的獨特作用,藝術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他。也就從那時起他奠定了繪畫基礎,掌握了繪畫技藝,他立志將來要當畫家。
         
        他第一次走進了太行山,去實地領略山的神奇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1976年夏天,生在平原的五愛突然萌生了要去太行山的念頭,想當畫家,怎能連真山真水都沒看過呢?五愛有一個表姐家在林縣任村一帶的八角村,暑假時,他第一次走進了太行山,帶著一個十幾歲孩子好奇的眼睛,去看山的神奇,聽山的聲音,感受山區(qū)與平原的不同。每天一早,他帶著畫夾上山,畫到傍晚回來,他沿著像白色飄帶一樣的盤山公路,上到山頂再看遠山,覺得自己也好像長高了,他用速寫勾勒描繪他眼中的太行山,并從此與太行山結下了緣分。

         
        201202011634274531.jpg
         
        著名國畫家戴五愛作品《秋暉》
         
        這年7月,五愛高中畢業(yè),回到故鄉(xiāng)務農。他像許多農家少年一樣,挖河抬筐,揚場打滾,交公糧時,他一米六的個頭,扛起200斤的麻包就走。白天下地勞動,晚上回家畫畫,為收集素材,他自己縫了個袋子,里邊裝著速寫本,隨身帶著,干活休息時,就畫動態(tài),畫景物,畫收獲季節(jié)的場面,他還學會了給人畫素描頭像。
         
        1977年,恢復全國高考的消息讓他興奮異常。他專門去安陽師范學習繪畫一個月,又趕回老家復習文化課。他決心考上大學的美術系。蒼天不負有心人,五愛終于如愿。
         
        1980年,五愛從安陽師院畢業(yè),成了香餑餑,哪里都想要,去實習過的水冶文化館想要,安陽縣文化局想要,安陽縣法院也想要,但是教育上不給,理由是師范畢業(yè)的就要當教師,教育局將他分到了安陽縣二中,將房子都分給他了。五愛多想在安陽搞創(chuàng)作啊,就沒去急著報到。教育局長急了,不來報到,貶到白璧鎮(zhèn)—初中去。無奈,五愛只好回到生活的最基層,一邊上課,一邊寫生。師范的大學同學劉子英則分到了水冶礦務局中學,兩個人一東一西,經?;ハ喙膭睿瑒?chuàng)作不能丟,堅持下去,必有所成。
         
        戴先生師專畢業(yè)后分配到白璧鎮(zhèn)中教美術,“三尺講臺”對于他所掌握的專業(yè)知識視乎不夠用場,在教學之余,他一面堅持在校園畫學生速寫、在辦公室修煉國畫,另一方面介入社會,讓美術走進生活中,體現(xiàn)自我價值。他曾畫過櫥窗、廣告、招牌、壁畫等藝術行當,一時在方園小有名氣。由于戴先生偏愛山水、風光,所以在85年以后,國畫山水成了他專研的主要課題;同年、他代表安陽地區(qū)中小學教育系統(tǒng),參加河南省教育廳舉辦的美術作品展,國畫《山鄉(xiāng)春早》榮獲二等獎。
         
        通過學院派的系統(tǒng)學習,他的國畫創(chuàng)作能力和藝術修養(yǎng)水平得到了新的提高;畢業(yè)創(chuàng)作《大山的呼喚》,被學院選為陳列收藏作品。
         
        他對太行山有一種說不出感情,用畫筆描繪太行山的美麗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1984年,河南省教育廳要籌辦一個大型的美術展覽,安陽地區(qū)教育局抽戴五愛一個人去了省城。五愛在這里結識了來自全省教育系統(tǒng)的各路高手,河大教授丁中一、王維等老師?;I辦美展期間,他們又專程到河大參觀河大美術系師生的作品。那一刻,五愛深深地被震撼了,他第一次感到自己眼光的短淺,第一次感到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。他不能坐井觀天,他要去進修、深造。后來他參加了成人高考,考到河南省教育學院美術系深造了兩年。之后又到河南師大美術系深造。這兩次深造與過去在安陽師院時感覺大不相同,過去是從理論到實踐,現(xiàn)在是從實踐再回到理論。他知道自己主攻的方向。他學國畫,也學西畫,兼收并蓄,博采眾長。他特別珍惜學習的機會,從沒午休過,早晨依然跑步,觀察物象的自然變化,體味自然界的陰晴雨雪,如何在繪畫中表現(xiàn)。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求教的機會。有一年,西安美院教授肖煥來校講學,并帶著五六十幅名畫。肖教授講了四五天,又辦了一次個展,五愛因是班長,他自告奮勇去值夜班看守畫。每次去他都帶著水和面包。他利用三個晚上的時間,臨摹了肖教授十幾幅畫,更深刻地體味了教授的境界。

         
        201202011634441562.jpg
         
        著名國畫家戴五愛作品《靜泊》
         
        在校期間,學校組織去太行山深處寫生。每次見到太行山,他都有一種說不出的深情,從心底想用自己的畫筆把太行山的美表現(xiàn)出來。有一次他們同學四個一起去爬山,地處濟源東灘的“萬懸山”,當地的群眾說那座山上有原始森林和野生物。他們走時也忘了跟老師打招呼,順著羊腸小道上了山。這是秋天有霧的日子,那種朦朦朧朧的韻味讓他們心醉神迷,爬到山頂后,他們看到了太行山的全貌,那么壯美,那么迤邐,大山的背陰處是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,山頂上有天然的水晶石,他們忘情地歡呼雀躍,忘記了時間,忘記了一切,只知道畫呀畫呀,不知不覺天就黑了,這才想到下山,但下山的路怎么也找不到了,哪里都是懸崖。他們大聲地喊,終于來了一個放羊人,放羊人領著他們才下了山。回到住宿以后老師狠狠地批評了他們。五愛后來創(chuàng)作了一幅國畫《濟源渠首》,獲得了學校匯報展一等獎,兩年后他根據當時的感覺又創(chuàng)作了一幅《山舞銀蛇》寫意畫,獲得省級獎項。后來這幅畫入編《中國書畫集萃》。
         
        崇尚藝術,工作的變換激勵他盡早打開藝術之門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1994年調到安陽縣文聯(lián),負責美術、書法、攝影創(chuàng)作和協(xié)會聯(lián)絡工作。進入文聯(lián),應該是他從美術教學走上藝術專業(yè)創(chuàng)作的里程碑,在文聯(lián)工作,結識藝術界人士較廣,美術信息較靈通,美術活動也較多,對專業(yè)發(fā)展大有益處。安陽離太行山比較近,他與太行山結下了不解的“姻緣”,為了“愛藝術”的緣故, 戴先生踏遍了太行山系的高山峻嶺,走遍了林濾山的村舍溝壑。石板巖一帶有幾所美院的寫生基地,美院教授經常去那里寫生,得其信息,幾次專程拜訪,同他們一道去山里寫生。在這里他先后結識了中國文聯(lián)的高運甲副主席、谷福海秘書長、中國書畫研究院的陳綬祥教授、北京畫院的王文芳教授、中央美院的賈又福教授、陳開民教授、廣州美院的郭紹剛教授,聽他們對繪畫的論理與認識觀點,看他們作畫時行筆用墨的獨特方法;特別是陳綬祥那膾炙人口藝術理念、賈又福那縱橫交錯的構成形式,引起戴先生深深的思考和啟迪,在名家的言傳身教及親筆指導下,藝術素養(yǎng)和審美情潮得到很大提高、作品的品味上升了一個檔次。之后、創(chuàng)作了《太行情》、《春舍》、《秋山清韻》、《山頂印象》等國畫作品,在省市美展中獲獎。
         
        201202011634575468.jpg

        著名國畫家戴五愛作品《太行魂》
         
        繪畫的逐漸成熟使他擴大了影響,兩千年戴五愛先生被推選為安陽縣美協(xié)主席,同時加入中國書畫家協(xié)會員、河南省美術家協(xié)會會員、安陽市美術家協(xié)會常務理事。從而美術創(chuàng)作、培養(yǎng)藝術人才、美術聯(lián)誼活動成了他工作的重心。在國畫創(chuàng)作中,戴先生主張:師法傳統(tǒng)、凸顯自我,外師造化、中得心源,無為而為、筆隨心運;力求把所行、所望、所游、所居的太行山,營造成自己心中的太行山水,通過自己感情的流露和筆墨的傾吐,把祖國的錦繡山河展現(xiàn)給觀眾。從而相繼創(chuàng)作了國畫《春曉》獲“中山杯”全國書畫大賽銀獎;國畫《秋染太行》獲首屆“祖國頌”國際書畫大賽金獎;國畫《霜秋》獲河南省第三屆山水畫作品展優(yōu)秀獎;國畫《牧歌》入選中國美協(xié)主辦的:紀念《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》發(fā)表60周年書畫展。
         
        002年,戴先生被選拔為縣文聯(lián)副主席、政協(xié)常委、優(yōu)秀專家;一方面分管文聯(lián)具體事務性工作,另一方面兼管宣傳部新聞攝影報道工作。戴先生不但是一位畫家,也是一位資深的攝影記者,因工作需要整日與縣委主要領導跑一起,相對外出參觀考察的機會多了,見識和思維自然也寬了;他回憶那段的感受時只說了兩個字“太忙”!不過還知道時常提醒自己,不要丟掉繪畫專業(yè)。于是他把每天的所見所聞,用相機和采訪本記錄下來,利用晚上和節(jié)假日,選擇有利創(chuàng)作的畫面,構成小幅草圖,然后集中冬季的大塊時間,把這些素材整理成藝術作品。
         
        勤奮和努力使他如魚得水,邁進藝術人生的輝煌
         
         
        這是2006年12月里一個風和景明的小陽天,在位于安陽市燈塔路的妙品軒畫廊,著名山水畫家戴五愛先生國畫作品展在這里開幕。安陽市政協(xié)主席趙微專程前來為五愛的個展剪彩,市縣領導前來祝賀,安陽文化藝術界、書畫界的同仁幾百人前來參觀助興,真可謂群賢畢至,少長咸集。到場的人紛紛在留言冊上留言,感慨五愛幾十年在藝術道路上勤奮耕耘,終有大成,有的當場就購走了五愛的國畫。五愛無疑是今天的主角,他那雙神采奕奕的大眼里盛滿了歡欣與喜悅。
         
        個展之后,五愛有了出畫冊的念頭,廣州美術學院院長郭紹剛為五愛題寫《戴五愛山水畫集》書名;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副所長陳綬祥欣喜地為五愛寫了序言,陳先生在序言里這樣評價五愛,以太行神韻為基石,兼具南派山水之風,取天地之靈氣,自然之奧秘,天人合一,融會貫通??v觀五愛畫作,既承傳統(tǒng)筆意,又富時代韻律,剛柔并濟,蒼潤兼存,潑寫自如,虛實相生,實物象形,隨類賦彩,故在繼承與發(fā)展中,營造其審美定勢,形成獨特風格。作品《太行豐碑》峰巒聳峙,林木蔥郁,飛泉濺瀑點綴其間,云氣浮動山巒之巔,筆法遒勁,張力無涯,呈現(xiàn)雄奇峭美之意境;作品《氣壯山河》意境高遠,氣勢恢宏,峰巒迭起,云霞掩映,可觀、可居、可游,整幅畫大氣籠罩,筆墨渾厚,充滿詩情畫意。五愛質樸內秀,沉穩(wěn)坦誠,為人謙和,藝涯方值盛年,創(chuàng)獲頗豐,可嘉!若持之以恒,勤之三更,潛力深掘,登峰可為也!靜心悟道,啄書研字,咬定青山,定成大器焉。
         
        戴先生在藝術上不懈地追求,先后被中國政協(xié)書畫院、北京燕京書畫院、河南省書畫院聘為專職畫家,被殷墟博物苑特聘為藝術顧問。他經常參加各類藝術活動,曾先后到韓國、臺灣、北京、上海、煙臺和廣州陽江等地舉行藝術交流和藝術考察活動,收到良好的效果。并有作品被文化部社會文化司、中南海藝苑、北京茹古齋畫廊和新加坡、韓國、臺灣等社會機構收藏,另有作品被安陽領導推選為對外出訪交流禮品。
        201202011635071718.jpg
         
        著名國畫家戴五愛作品《勝境》
         
        近年來,戴五愛先生在國家、省市報刊發(fā)表作品300余件,其國畫《牽情》在“光明日報” 發(fā)表,國畫《太行豐碑》在“人民政協(xié)報”發(fā)表,國畫《醉秋》在“中國書畫報”發(fā)表,國畫《對語》在“美術之友”發(fā)表,國畫專版分別在《科學導報》、《河南科技報》“中原名家”欄目發(fā)表,另有多幅作品在《河南日報》、《今日安報》、《安陽日報》、《中國老年》、《熱風》、《文苑》、《文峰》等報刊發(fā)表。其作品和傳記輯入《建國五十周年中國書畫名家大辭典》、《中韓書畫名家精品大典》、《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》、《中國專家大辭典》等多種典籍。由于戴先生勤奮的工作和在藝術上所取得的成就,先后被安陽市人民政府、安陽縣人民政府授予“先進工作者”,被省文化廳授予“河南省文化系統(tǒng)先進工作者”榮譽稱號,享受政府特殊津貼。
         
        2008年7月,五愛因年齡到任,退下了縣文聯(lián)副主席的位置,但他比以前還忙了,因為對于他來說現(xiàn)在正是藝術的成熟季節(jié),更有利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愛的專業(yè)上去,也終于有時間去親近他心中的山水,將過去還沒有造訪過的地方再走走。如今他忙著社會活動、藝術交流、山區(qū)寫生、拜訪名家、繪畫創(chuàng)作、作品展覽。他的作品社會用場較廣,求畫的人也很多,為使畫作更上品味,他每天堅持練內功:讀書、寫字、作畫,多到十二點方可入睡。匠心于畫室五愛思索、感悟,揮毫潑墨,用自己的心靈傾吐著大自然的神奇——江山如此多嬌。兩年多時間,五愛又創(chuàng)作了許多山水畫作,他將自己融入到自然山水中,又怎能不向大自然,向他心中神圣的藝術繪畫深深折腰呢。
         
        戴先生是一位勤奮的藝術家,也是一位為人十分謙和的人,他質樸內秀、沉穩(wěn)坦誠;他是一位非常執(zhí)著的人,對藝術堅守著——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理念。他追求!感悟!在藝術這條崎嶇的山路上攀登,用自己的智慧、靈感、激情、訴說著“山高我為峰”的壯觀與豪情。(特別感謝劉文鳳、李愛菊提供資料)責編:岳嵐馨
        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