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志高先生書法藝術
【和諧中國網書畫院】
王志高,男,生于1960年6月。陜西省興平市人,豐慶堂主,號“載樂”。正高級審計師、高級書法師。
王志高先生現為西安市書法協會會員、西安市老科協書畫研究院副院長、陜西三秦文化研究會書畫院藝術顧問、民盟陜西省政府機關委員會書畫研究院藝術顧問、陜西省慈善協會書畫研究院研究員、和諧中國書畫院院士。
王志高先生歷任陜西省審計廳總審計師,副廳長,一級巡視員,現已退休。在審計崗位上,他貢獻卓越,秉持“審為國家,計益人民”的理念,從事審計工作36年,審計了大約300多個單位,組織行業(yè)和專項審計30多次。維護了財經秩序,促進了廉政建設和經濟社會發(fā)展。被陜西省政府研究室聘為研究員,被西安培華學院聘為客座教授,被西安財經大學聘為校外研究生導師。經常受邀給審計系統(tǒng)、黨政機關、大專院校和國企民企等單位授課,講授審計知識、財經紀律和政策法規(guī)。被中央宣傳部、司法部評為2001年-2005年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工作者,被審計署評為審計機關“四五”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進個人,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城市運動會組委會評為承辦工作先進個人,多次被陜西省審計廳評為先進個人,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。
王志高先生自幼鐘情于書法藝術,臨池不綴,集眾之長,追溯傳統(tǒng)且守正創(chuàng)新,精心鉆研并臨習顏真卿、王羲之、柳公權和石門十三品等大家之作,他不僅擅長行書和楷書,尤其對?壽等榜書頗有建樹。他能書寫“金?拜壽”、“太極?壽”、“金猴獻瑞”、“回頭望月”、“尾舞盛世”、“百歲?壽”等十多種不同形式的?壽字。王志高先生書寫的“猴頭壽”,以草書“壽”字筆法,一氣呵成,線條剛美流暢,形態(tài)酷似猴子,栩栩如生,惟妙惟肖,沉著中見灑脫,秀芳中見穩(wěn)重。?壽作品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和書畫愛好者的喜愛和收藏。
王志高先生的?壽字曾在《文化藝術報》、《華商報》、《現代審計與經濟》、《陜西老年健康報》等多報刊雜志發(fā)表。王志高先生的書法作品,曾在1919年陜西省審計廳舉辦的《禮贊新中國 奮斗新時代》書畫攝影作品展中展出、2021年陜西省審計廳舉辦的《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》書畫攝影作品展中展出。猴壽字作品在2024年三秦文化研究會書畫院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75周年《三秦翰墨 共慶華章--百位名家書畫展》中展出。猴壽作品在2024年三秦文化研究會書畫院西咸分院《三秦墨韻 博龍藝彩》獻禮新中國建國75周年精品展中展出。
中央電視臺央視融媒網《品牌中國萬里行》欄目隆重推出《書法家王志高的藝術人生》節(jié)目座談會特邀嘉賓
1.李長征(中)著名品牌策劃專家、中央電視臺新聞節(jié)目制作部部長、廣告經營中心部長、央視融媒網執(zhí)行總編輯總策劃、博鰲國際地理發(fā)展大會執(zhí)行副主席、影視編劇導演、中國人民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、西北大學中國節(jié)慶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、秦嶺書法大學終身名譽校長
2.王家春(左三)中共陜西省委統(tǒng)戰(zhàn)部原副部長、省社會主義學院原黨委書記、西安美術學院原黨委書記、西安開放大學原黨委書記、著名漫畫家
3.薛瑛(左五)人民藝術家、秦嶺書法大學校長、國際美聯主席
4.李侃社(左二)西安科技大學教授、第十一屆陜西省政協常委、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
5.王家民(左四)國務院特殊津貼突出貢獻專家、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審專家、陜西省美術家協會設計專業(yè)委員會理事、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、茅盾文學獎入圍獎作家
6.王行舟(右二)陜西省書協副主席
7.李耀君(右一)國學教育指導師、和諧中國網總編輯、和諧書院院長、臺灣孔子學院特聘教授,國學書法家,曾擔任央視《星光大道》評委
8.屈惠記(左一)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、西安市少兒文化研究員副秘書長
9.張龍(右四)文化學者、西部新聞網總編輯
10.張恒(右三)延安大學創(chuàng)新學院藝術學院副院長
(備注:左五為王志高先生)
王志高書法猴頭壽
王志高書法
王志高書法
王志高書法
王志高書法
王志高書法
王志高書法
文化熏染與躬行養(yǎng)心
——我的書法情懷
王志高
我的家鄉(xiāng)在美麗的關中平原,這片沃土孕育了燦爛的文明,秦風唐韻在這里交織,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氣質。家鄉(xiāng)不僅以書法、繪畫聞名,文學、戲曲氛圍濃厚,更有社火、皮影、鑼鼓、剪紙、花饃等民俗文化異彩紛呈。在這片文化沃土上,我自幼耳濡目染,對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記得上小學時,每周的大字課是我最期待的時刻。我認真臨摹每一個字,渴望老師在我的作業(yè)上多畫幾個紅圈。小楷作業(yè)更是一筆一畫,一絲不茍。每年春節(jié),我都會幫老師拉紙寫春聯,那些遒勁有力的字跡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。即便是文革時期貼出的大字報,我也會駐足觀看,細細品味其中的筆法。
上中學時,通過給班上辦黑板報,我體會到了書法的神奇魅力。張老師和韓老師的書法藝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他們的字跡如行云流水,氣韻生動,仿佛每一筆都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。
大學時期,我每天中午都會比別的同學少休息半小時,在宿舍臨習顏氏家廟碑帖。那些碑帖上的字跡,仿佛穿越千年的時光,與我對話,讓我感受到書法藝術的無窮魅力。
工作后,我依然堅持臨帖。在洋縣掛職鍛煉期間,每個星期天我都會抽出大量時間練習書法。去漢中開會時,我常常抽空觀摩石門十三品,認真閱讀臨摹。那些石刻上的字跡,仿佛在訴說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,讓我深深陶醉其中。
由于工作關系,我與文化文物單位結緣,經常帶外地客人參觀碑林、兵馬俑、大雁塔等文物景點。每次站在石碑前,我都會駐足良久,仔細琢磨顏氏家廟碑、圣教序、柳公權書法等碑文。我還收集了許多碑林拓片,回家后反復臨摹、研究。那些拓片上的字跡,仿佛在訴說著歷史的滄桑與文化的厚重。
盡管工作繁忙,我從未停止臨習書法。我把書法當作調節(jié)緊張工作的一種樂趣,更將其視為一種生活方式。在北京出差時,我有幸結識了張仲愈老先生,我們成為忘年之交。我拜他為師,向他請教書法。張老與啟功先生相熟,同屬京華老派傳統(tǒng)書法家。他手把手教我,不厭其煩,使我受益匪淺。
我先從楷書入手,后臨行書,又喜歡上了榜書。我經常書寫“壽”字、“虎”字、“龍”字。曾經受到國務院辦公廳行政司原副司長王勝利先生的熏陶,也得到鐘明善先生的指導,后以任新昌先生為師臨習?壽書法。博覽群書、愛好廣泛對我的書法藝術大有裨益。我向古人學習,向現代大家學習,向網絡學習,從中汲取營養(yǎng)。
退休以后,我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,研究傳統(tǒng)書法與?壽書法的結合,從民俗文化和孝道文化中研究猴壽書法。如今,我的楷書、行書、隸書等多種書體日有長進,尤其對?壽書法有深入研究,能夠書寫觀音?壽、太極?壽、菩提?壽、百歲?壽、靈猴獻瑞、回頭望月、尾舞盛世等多種?壽作品,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和書畫愛好者的喜愛和收藏。
書法于我,不僅是藝術的追求,更是生命的修行。在這條道路上,我深深體會到:愛好和臨摹是學習書法的源泉,堅持和創(chuàng)新是書法的生命。每一筆、每一畫,都是對傳統(tǒng)文化的傳承,也是對自我境界的提升。我將繼續(xù)在這條道路上探索,讓書法藝術在我的生命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。
金猴拜壽 歲月生香
王志高
一、猴壽寓意著長壽和祥瑞
猴壽又稱“猴頭壽”。以草書“壽”字筆法,一氣呵成,形態(tài)像猴子,栩栩如生,惟妙惟肖,沉著中見灑脫,秀氣中見穩(wěn)重。不同的書者書寫的“猴壽”形象各異,姿態(tài)萬千。
“猴”與人親,最直接的原因便是人由猿猴變化而來。《抱樸子內篇》中《對俗》云:“獼猴壽八百歲變?yōu)楠j,猨壽五百歲變?yōu)楂P(jue),玃壽千歲?!焙蠼浄郊铱甲C,最后一句理應是“玃壽千歲則變?yōu)槔先?。”因此,人類的進化可能是獼猴——猨——玃的歷程。當然這是從民俗學或者神學角度的解釋,生物學的進化順序可能另有詮釋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猴子被古人賦予靈敏、仁愛、瑞祥、如意等各種寓意。在十二生肖中,申猴位列第九,“九”是陽數的極數,代表長久長壽之意。陰陽五行中,申猴屬金,也稱金猴。又因為“猴”與“侯”諧音,猴便成了加官進爵的象征。比如,鵲、鹿、蜂、猴組合在一起,寓意“爵祿封侯”;猴拿官印爬在楓樹上,象征“封猴掛印”;老猴背上馱一小猴象征“輩輩封猴”。神話小說《西游記》中,孫悟空借玉皇大帝讓他暫管蟠桃園之機,監(jiān)守自盜,偷吃了蟠桃無數。蟠桃花微果小,卻為瑞果,吃了三千年一熟的成仙了道,體健身輕;吃了六千年一熟的霞舉飛升,長生不老;吃了九千年一熟的與天地齊壽,日月同庚。孫悟空不僅吃了玉皇大帝的仙桃,喝了王母娘娘的瓊漿玉液、八珍百味,還吃了太白金星煉的仙丹和鎮(zhèn)元仙的人參果,故可與天齊壽,與日月同庚。孫悟空不僅智勇雙全、剛正不阿,而且長生不老,使人們崇拜的神仙。因此,人們以“猴”為壽,書畫作品中以猴為題材表達祝壽、拜壽和長壽之意。因為寓意美好,深受大眾的喜愛并收藏。
二、猴壽文化源遠流長
猴壽一詞最早出現在晉代古籍“抱樸子”,其言“仁君者,猴也,猴壽八百歲?!?/span>
書寫猴壽古今皆有之。北宋時期的陳摶老祖在華山寫的“猴壽”(如圖。此圖是華州人黨干新老師提供),是目前出現最早的猴壽作品。陳摶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學者,字圖南,自號“扶搖子”,賜號“希夷先生”。他繼承漢代以來的像數學傳統(tǒng),并把黃老清靜無為思想、道教修煉方術和儒家修養(yǎng)、佛教禪觀歸為一流,對宋代理學有較大影響。后人稱其為“陳摶老祖”、“睡仙”,壽高118歲,公元989年仙逝。陳摶不僅著有很多詩篇文章還具有政治頭腦。在宋太宗趙匡胤當政時,他深受宋太宗賞識,兩人還成為朋友,相傳趙匡胤和陳摶下棋輸掉了華山。宋太宗多次想委以重任他都回絕了。宋太宗為此賜陳摶為希夷先生稱號。此號是宋太宗取老子的兩句話:聽之不聞為希,視之不見為夷,以此來贊賞陳摶高深的道行。陳摶不僅學著豐碩,道行高深,而且給后人留下了“猴壽”書法,值得現代人追思敬仰。
不論是書法還是其他藝術,都是在傳承中創(chuàng)新。全面繼承前人的優(yōu)秀書法文化,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書法藝術博大精深、浩如煙海。書寫“猴壽”作為書法藝術一門分支,也是首先要傳承前人的優(yōu)秀成果,從前人的藝術成果里汲取營養(yǎng)。否則就會成為無源之水、無本之木。因此我們不僅要從陳摶的猴壽字中汲取營養(yǎng),還要從前人的各種壽字中包括福壽、龜壽、鶴壽等基礎上進行創(chuàng)新,進一步發(fā)揚廣大,賦予時代的韻味與氣息。沒有創(chuàng)新,墨守成規(guī),只能是循環(huán)往復,從而失去書法藝術的生命力。
三、書寫猴壽是一種生活,也是修行
書法是藝術。書寫是一種生活,以字修行,自在清歡。書法,也是一件勞神之事,是世上少有的難事之一,要想有所收獲,必須下一番苦功。
上世紀九十年代我曾多次拜訪過任新昌先生。對他書寫的猴壽字感到非常的驚奇和敬仰。字中有畫,畫中有字;惟妙惟肖,活靈活現。我讓先生現場書寫,先生婉言謝絕。我意識到先生技不示人。但猴壽字在我腦海里留下了深深的記憶。隨著我書法功力的長進,我逐漸對書寫榜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書寫了很多的壽字、龍字、虎字、福字送人,受到眾人的喜愛。一次偶然個機會,我在網絡上看到一位書者完整的書寫了猴壽字,我喜出望外,下載圖像后反復臨摹、琢磨。經過長達數月的練習,出具猴形。初寫的猴壽瘦而小,既不豐滿也不形象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再經過練習,“猴壽”字線條流暢、氣勢瀟灑,那種形態(tài)美、情太美躍然紙上。現在自己能書寫“金猴拜壽”、“太極猴壽”、“回首望月”、“尾舞盛世”、“母子情深”等。通過書寫“猴壽”字,我有三點體會。一是人要有好奇心。保持一顆“打破砂鍋問到底”的童心,是非常難能可貴的。好奇心、“不服輸”、“鉆牛角”是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的基礎,也是干成一件事情的重要條件。通過我關注“猴壽”、研究“猴壽”、書寫“猴壽”,更是驗證了這條真理。二是一勤天無難事。人的智慧天生不齊。但勤能補拙。曾國藩說過“一勤天下無難事,一懶世間萬事休”。勤也是意志的體現。立志做事的人,必然胸懷寬廣、克勤克儉,否則一事無成,枉過流年。自己在練習書寫“猴壽”的過程中,不知用了多少紙、多少墨,忍受了手臂腫痛、耐過了寂寞枯燥,經過反復打磨,才終于將一個活脫脫猴子般神態(tài)的“壽”字展現在眼前。三是學無止境、挑戰(zhàn)自我。“活到老,學到老,改造到老”是周恩來同志的座右銘。面對潮水般涌來的信息社會,面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和新知識,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不斷學習,積極進取,不然就會被社會遺棄和淘汰。自己完成“猴壽”字的創(chuàng)作書寫,也是一種自我挑戰(zhàn),不斷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。但是,我覺得自己書寫“猴壽”字和書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,需要不斷的探索和完善,以達到自己的理想境界。
和諧中國網(和諧網)
為全國各類優(yōu)秀機構和個人
制作精美【專題圖文宣傳】,
打造機構和個人IP
彰顯和提升美好形象
聯系微信:330835268
歡迎全國優(yōu)秀書法家書寫
“中華文化系列歌訣”
《中華文化系列歌訣》
(和諧中國網總編李耀君撰)
奮進新時代 形象添光華
和諧中國網(和諧網)
為機構和個人展示和提升全新形象
征稿啟事
一、目的:
為促進全國優(yōu)秀企事業(yè)單位和個人在后疫情時代取得大發(fā)展,完整展示和提升機構和個人的新形象,和諧中國網(和諧網)特開展“奮進新時代,形象添光華”活動。
二、形式:
在“和諧中國網(和諧網)”bejbs.com(點擊網址可進入首頁)作全面的圖文展示。
【范例】和諧中國網總編李耀君個人IP:
http://bejbs.com/html/39-13872.html
三、要求:
1、機構:必須是在國內合法的注冊機構,企事業(yè)單位和社團機構均可(須提供注冊證照的照片)
2、個人:必須是守法公民。
3、文字簡介:機構5000字以內,個人2000字以內。
照片:機構15幅以內,個人10幅以內。
文字和照片必須實事求是,合法合規(guī)。
(本網是發(fā)布平臺,如有不實內容,文責自負。)
4、編輯和網絡服務費:
個人600元,機構1200元(增值服務:1.每年可補充完善一次;2.可贈送和諧中國網總編李耀君原創(chuàng)書法一幅)。【如另有特殊發(fā)稿要求,編輯服務費另商】
四、聯系微信:33083526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