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二_国产成 人亚洲91_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二区_亚洲欧美在线黑人

    <dfn id="bllhf"></dfn>
    <menu id="bllhf"><button id="bllhf"></button></menu><dfn id="bllhf"></dfn>
      1. <pre id="bllhf"></pre>
        中華志愿者赴河北看望敵后武工隊老英雄賈正喜
        發(fā)表時間: 2015-08-31來源:

        志愿者劉瀚鍇、董鐵棍、單玉志拿著現金慰問抗日英雄賈正喜

          中國產業(yè)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(記者:許順喜 攝影:楊東亮)報道2015年8月19日,也就是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勝利70周年前夕。由中華志愿者藝術家委員會、中華志愿者雜志、中國公益在線網、健康導報組織的藝術家、慈善企業(yè)家、愛心人士等人士專程到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(qū)大因鎮(zhèn)王村,看望紀實小說《敵后武工隊》中賈政的原型,現95歲的高齡的抗日英雄賈正喜。

        抗日英雄賈正喜向志愿者一行講訴敵后武工隊事跡

          白俄羅斯文化聯盟中國首席代表、中華志愿者藝術家委員會外聯部主任劉瀚鍇;燕南書畫院院長、黨支部書記、著名書法家張建;慈善企業(yè)家、河北行健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董鐵棍;燕南書畫院副院長、書法家劉寶成;燕南書畫院秘書長、書畫家石慶和;保定供電公司職工、愛心書法家王國增;河北保定老年網站長孫曉鵬、副站長裴俊;慈善企業(yè)家、飛馳環(huán)球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單玉志等愛心人士手提慰問品及2000元現金親自送到抗日英雄賈正喜手中。

        抗日英雄賈正喜和志愿者藝術家親切交談

          當天下午,當中華志愿者一行在燕南書畫院院長張建的帶領下,經過幾條小巷的打探,最終還是在賈正喜的兒子家里見到了這位年邁古稀的老人。盡管他已經95歲高齡,但和我們交談起來依然顯得那么精神。

          在和志愿者的交流中,思路清晰的賈正喜老人拿出《賈正喜詳說敵后武工隊》書籍講述他難忘的抗戰(zhàn)經歷。他18歲參軍,21歲參加敵后武工隊,和抗日小說《敵后武工隊》的作者馮志成為戰(zhàn)友。他們并肩作戰(zhàn),曾化裝成趕集的老百姓、敵方小兵等攻據點、打炮樓、除漢奸。武工隊有兩個小分隊,有一段時間,馮志、賈正喜分別擔任一分隊正副隊長,帶領弟兄們殺敵,配合默契。“后來馮志被調離武工隊,我們就沒有再見過面。”想起已過世的昔日戰(zhàn)友,賈正喜面露悲傷。

        抗日英雄賈正喜和愛心志愿者劉瀚鍇親切交談

          賈正喜13歲喪父,16歲打長工,18歲參軍,同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。后來他參加了冀中軍分區(qū)第九分區(qū)18團,一直活躍在冀中平原。1942年以后,他按照上級指示,加入敵后武工隊。他是紀實小說《敵后武工隊》中賈政的原型,也是敵后武工隊唯一在世的抗日英雄隊員。

        抗日英雄賈正喜和愛心企業(yè)家董鐵棍親切交談

          敵后武工隊,全稱敵后武裝特別工作隊,是抗戰(zhàn)時期在我黨領導下深入敵后開展軍事、政治、經濟、文化斗爭的一支精干的武裝組織。它最早產生于冀中抗日根據地,猶如一把鋒利的尖刀,刺向敵人的心臟,被譽為“敵后神八路”。在這支隊伍里賈正喜是副隊長,曾帶領他的隊員們,智斗松田、智殺侯扒皮、奇襲南關火車站、巧奪黃莊、火燒梁家橋,東閭打死“哈巴狗”等斗智斗勇的事跡。他曾立下赫赫戰(zhàn)功,被授予“五一”一等獎章。

        抗日英雄賈正喜向記者許順喜贈送《賈正喜詳說敵后武工隊》書籍

          在和志愿者一行交流即將結束時,老人拿出家里唯一一本《賈正喜詳說敵后武工隊》,認真寫下賈正喜贈予記者?;貞浿粼跀澈笪涔り爡⑴c抗日戰(zhàn)爭的酸甜苦辣,在年過九旬的賈正喜身上,仍然可以看到當年穿著馬褂、頭頂汗巾、手持敵人手中搶來的盒子槍打仗的影子。

        抗日英雄賈正喜和中華志愿者一行集體合影留念

          反復翻閱《賈正喜詳說敵后武工隊》,不斷追憶烽火連天的抗戰(zhàn)往事,賈正喜老人已將武工隊的抗戰(zhàn)歷史刻進腦海里。近年來,他多次走進學校、走企業(yè),給后人講述那段艱苦的歲月,希望一代又一代人能銘記抗日戰(zhàn)爭歷史,將其化作奮發(fā)向上的力量,以更大的熱情建設祖國。

          今年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勝利70周年,中華志愿者劉瀚鍇、董鐵棍、劉寶成、單玉志等一行驅車四個多小時前往河北徐水看望賈正喜老英雄,其目的就是我們永遠銘記和平年代不要忘記歷史,不要忘記抗日英雄。(記者:許順喜 攝影:楊東亮)

        責任編輯:和諧中國網